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观察》2023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3-10-24

目        录


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道路探索与经验分析


樊  凡  赵浴卉(2)

县域统合: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行为逻辑

——基于陕西省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经验的分析


褚庆宜  赵祥云(30)

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再构

——以湖南省石门县杨坪社区“两联两包”治理模式为例


谢宗藩  王  媚(49)

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


李雪峰  高远卓  卢海阳(70)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于农业要素弹性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孙学涛  张丽娟  王振华(89)

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

——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证据


付阳奇  朱玉春  刘天军(109)

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仇童伟  彭嫦燕(129)

农村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

——基于鲁西南蔡庄村的个案研究


马平瑞  李祖佩(151)

小农密集型村庄农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基于中部地区擂鼓台村的个案分析


何晓龙(169)

Vol.1


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

道路探索与经验分析

樊  凡  赵浴卉


摘要: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视野并从基层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广大农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新道路。其中,“革命性动员”是起点,“政治性统合”是关键。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先后经过主体奠基、制度赋值、改革创新等重要阶段,当前正处于加强与改进、健全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革命性动员”来鼓励农民当家作主,不仅奠定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主体方面的基本前提,还探索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仅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还对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进行了曲折的探索;其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仅以村民自治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和发展,还通过放权和让利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而且在破解大国“三农”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完善“政治性统合”的方式、充分释放“政治性统合”的效能,不仅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成熟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社会治理共同体  动员  统合


Vol.2


县域统合: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

政府行为逻辑

——基于陕西省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

经验的分析

褚庆宜  赵祥云


摘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县域政府的作为对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柞水县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历程中县域政府行为的考察,从“政府-市场-社会”互动的视角提出县域统合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县域政府通过党政统合建立中心工作机制,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在项目统合下,县域政府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吸引农户广泛参与,完善了乡村产业市场结构;在党政领导和项目资源保障下,乡村产业市场发展中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统合的社会效应,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稳定的社会组织基础。党政统合、项目统合、主体统合构成县域层面统合治理的重要维度,三者层层推进,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县域统合  乡村产业体系  党政统合  项目统合  主体统合


Vol.3


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再构

——以湖南省石门县杨坪社区“两联两包”

治理模式为例

谢宗藩  王  媚


摘要: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弱化,因此,亟须政府持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再构,以吸纳多元主体联动治理进而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效能。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湖南省石门县杨坪社区“两联两包”治理模式为例,探析基层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新乡贤和社区居民等行动主体推进治理网络再构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再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经历洞悉治理困境、激发参与动力、强化号召力和构建行动者治理联盟四个阶段。基层政府与社区党组织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网络再构的核心行动者,社区新乡贤可在基层政府、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起到重要的联通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拓展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丰富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中行动者网络形成机理。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  农村社区  治理网络


Vol.4


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参与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

李雪峰  高远卓  卢海阳


摘要:返乡农民工是助推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本文将道路修建作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表征,实证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相比于未外出的留守村民,返乡农民工更愿意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期返乡农民工、返乡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和主动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更强。治理机制分析发现,外出务工经历能够通过强化返乡农民工对村庄的生活依赖提升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但也会通过弱化他们对村庄的农业生产依赖降低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配置更好的村庄,外出务工经历能够对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  外出务工经历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  参与意愿  地方依赖


Vol.5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于农业要素弹性与农业全要素

生产率的视角

孙学涛  张丽娟  王振华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了土地要素质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运用有向无环图框架讨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80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要素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时变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要素投入具有替代效应,即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减少农业劳动要素和化肥要素的投入,但会增加土地要素和农业机械要素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区域非均衡特征,即与农业欠发达地区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发达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生产  要素配置  要素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


Vol.6


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

——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证据

付阳奇  朱玉春  刘天军


摘要: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剖析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并利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促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村庄产业融合促进了农地从低生产效率农户流入高生产效率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均在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转入情况的影响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地方组织干预强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的促进作用,弱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外来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转入农地方面的重要作用,适时引入地方组织干预,重点关注如何保障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户进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地优化配置。


关键词:产业融合  农地再配置  推拉理论  Tobit模型


Vol.7


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仇童伟  彭嫦燕


摘要:中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40%,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这将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户的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并以农地抛荒和农地转出为主要途径:前者会降低粮食播种面积,后者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过程中会提高流转农地“非粮化”的概率。进一步证据显示,农业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和粮食种植规模。本文还发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确实激励了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农户继续种粮,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价格上涨却不利于粮食生产。此外,农业人口老龄化也促使农户的农业经营从利润型转向自给型。本文研究表明,尽管中央政府在遏制农地“非粮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农业人口老龄化诱发的“非粮化”压力仍然存在,亟须从制度设计和组织培育等方面创新粮食安全的微观保障机制。


关键词:粮食生产  农业人口  老龄化  要素配置  粮食安全


Vol.8


农村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

——基于鲁西南蔡庄村的个案研究

马平瑞  李祖佩


摘要: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重点关注经济效应和治理效应,有必要拓展社会效应研究。本文运用社会经济理论的分析视角,以鲁西南蔡庄村为例,探讨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社会效应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面对行政动员强激励和项目资源零输入,农村基层组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领域的建设发展。第一,在产业规划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自主选择适宜村庄自身条件的产业类型,通过开会议事与社会动员机制整合村庄内部资源并对接外部生产要素,实现对党员和群众的再组织化。第二,在产业运行阶段,加工厂生产管理方式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并与农民家庭生计生活模式相适配,进而形塑村庄社会结构和巩固农民家庭结构。第三,在产业收益分配阶段,集体收益用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民间社会组织建设,形成以行政村为供给主体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个案村庄以内生型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项目资源匮乏型村庄实现产业振兴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内生型集体经济  社会效应 资源整合  结构嵌入  集体收益分配


Vol.9


小农密集型村庄农业治理现代化的

实践逻辑

——基于中部地区擂鼓台村的个案分析

何晓龙


摘要:对农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学界大多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等方面探析其驱动机制,相对忽视了实践中村庄制度创新与村庄行动相契合的驱动逻辑。在农村人地关系高速重组和农业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小农密集型村庄逐步形成,并成为农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对擂鼓台村农业治理模式的个案分析发现:村庄网格化组织动员机制、创业型村干部头雁带领机制、小农户现代化推动机制和政府支持集约化使用机制的多维赋能,推动了村庄“统分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促进了村庄“连片带动”的社会效益的弹性扩散,实现和维系了“小农户经营本位”的村庄农业发展格局。这种农业治理模式的关键在于:以农地产权明晰化为前提条件,创新村庄农业规模经营制度,建立对村庄小农户经营格局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选拔和培养村庄引领型干部,吸纳和组织村庄精英能人,建立村落微型自治组织,形成村庄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共同体,激活村庄社会基础,从而催生村庄农业治理的集体行动模式。村庄制度创新与村庄社会基础激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村庄农业治理的集约效应,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小农户  农业治理  现代化  农地产权  村庄社会基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官方网站下载全文:

http://crecrs-zgncgc.ajcass.org/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